(摘自广外新闻网) 12月24日,著名教授论坛第50讲在北校区六教学术报告厅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司司长杨玉良为广外师生带来了题为“漫谈大学文化”的精彩讲座,隋广军副校长主持该讲座。
杨玉良院士
“科学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杨玉良首先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思考的方式,人们相信科学可以推动技术的发展,却忽视了科学另一重要方面——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将影响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创新精神等诸方面,我国目前不仅需要一批有科学技术的专家,还需要科学方面的思想家。”他以实例讲解了“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一问题。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有秩序的,这种规律和秩序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所把握的,因为它们是数学的,古希腊人对数学的重视留给了近代科学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近代科学的奠基石。中国却认为自然界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天人合一”,即顺应自然,古代中国人不讲究在严密、精准的意义上认识自然,而是仅凭直觉来认识自然。
杨玉良认为,在16、17世纪前,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面,但这只是技术发明走在世界前列,而中国在科学思想和精神上远远落后于希腊。“我们应看到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缺乏在事实中进行抽象、推理直至建立相应科学理论的能力。”
“想象联想要发展为真正的现代科学理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
杨玉良用中国的诗、画来说明中国人并不缺乏想象和联想,中国古人十分善于利用想象来营造意境,再通过联想来悟出其道理。他提到,中国古代雕塑和书法说明中国人不缺乏抽象力,但由于在传统文化中缺乏古希腊的数理哲学思想和理性精神,尽管产生了大量有关农业、制造业等的发明和创造,但科学并没在中国诞生。
他引用了美国的贝弗里奇(W. I. B. Beveridge)的话:“梦想和猜测若无推理使它们作有益的用途,也只是胡思乱想而已”,同时指出要克服胡思乱想,就必须具有足够的逻辑推理能力来证明自己的想像和猜想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同样,要使想像过渡成科学,必须运用的后续手段是理性、逻辑的推理。“想象联想要发展为真正的现代科学理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
“数学是进入各个科学门户的钥匙”
杨玉良强调了数学的重要性。他指出,西方把数学作为一种思考问题的基本思维框架,一种思想方法;而我们仅仅是把数学看成数、理、化、生里面的一门学科而已,在教学上也更多地注重操作层面上的东西,忽视了数学本身是所有科学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他说,“科学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若干年后再看你的论文是被扔到垃圾堆去了还是人们从那里仍然可以看到你智慧和理性的光芒。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合适的数学和逻辑手段来从实证性的研究中抽象提取带有普适性的原理。”
他提到,英国的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怀特海德(A. N. Whitehead)强调教育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真正的智慧,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杨玉良指出,如果在教育中把数学当成一种思维框架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来考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原来因从未受过古希腊数理哲学思想熏陶所导致的传统文化上的缺憾。数学作为科学的普遍思维框架,其所代表的精神应该留在学生的脑子里。
他最后强调,当今我们主要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学校可开设“逻辑学”、“自然辩证法”及通识教育等课程,在教学培养中要加强作为普遍思维框架的数学教育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