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社科院研究员陶文鹏:“意象与意境为中国诗歌所独有”

来源:动态信息 发布时间 : 2007-12-28 点击量:
(摘自广外新闻网) 12月24日晚,由人事处主办、中文学院和中华文化传承与推广研究中心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第五十六讲在北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开讲。社科院研究员陶文鹏为广外师生讲解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艺术特色”。副校长方凡泉,中文学院院长郭德茂、党总支书记高云坚、中文学院副院长陈彦辉等出席本次讲座。


方凡泉向陶文鹏赠送纪念品

讲座开始前,方凡泉代表我校向陶文鹏赠送了纪念品。陶文鹏一上台用粤语亲切地向台下打招呼,现场气氛十分轻松。陶文鹏从我国3000年的诗歌历史讲起,娓娓道来,向大家慢慢展开了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长卷”。

抒情诗:豪墨三千

陶文鹏首先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抒情言志,这是它与有众多宏大史诗的西方诗歌最鲜明的差异。他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是“主流中的‘主流’”,汉族文化中不仅长篇史诗没有名篇流传,而且连篇幅较长的叙事诗也鲜有留存,只有几篇如《长恨歌》、《琵琶行》;但即使是这些叙事诗,也一贯是“叙事惜墨如金,抒情施墨如泼”。如:《长恨歌》中,描述安史之乱只用“九重城阙生尘烟”一语带过,而描写玄宗相思之苦时却用了“行宫见月”、“夜雨闻铃”等大篇幅来抒情,不惜豪墨,恣意渲染。


陶文鹏解说中国古典诗歌“民族艺术特色”


意象与意境:惊鸿一瞥动五洲

谈到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陶文鹏说:“‘意象与意境’是我们中国诗歌所独有的,而且在世界范围都有巨大影响。”他还提到了西方的意象诗派。当年美国诗人庞德看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日文译本后,深深折服并受到极大启发,从而开创了西方的“意象诗派”。其代表作《地铁车站》中,一些诗句是《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两句的翻版。

他认为,品评一首古典诗歌的高下,关键要看它能否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现的意象。如,一位乡村教师写的七绝:“南国春风路几千,骊歌声里柳含烟。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陶文鹏说,这首诗的高明之处是将“红豆”的意象大胆地与“夕阳”联系,创造出了前无古人的譬喻。

诗情与理趣:相融相映

陶文鹏指出,中国诗歌的另一大艺术特色是“将诗情画意与理趣巧妙融合”,令人感觉吟罢余香满口,意韵无穷。

他举例说,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不着一力,浑然天成,诗中有画,又暗含人生哲理。但他认为,中国诗人中,将情境与理趣融合得最好的当数苏轼,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等都是这一类中的名篇。


听众沉浸在中国古典诗歌意境中


陶文鹏提到,中国诗歌依托世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汉字,借助其多义、不定的特点,仅用区区数字,便能绘成大观,仅二十字的五言绝句也常常可出彩。他举了元稹的《行宫》、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崔颢的《长干曲》等为例,为大家分析了古典诗歌如何以写意之笔,数笔写出无尽之文,传无尽之意。他同时也谈到了一些现代诗歌也得其真谛,如诗人卞之琳的名篇《断章》,以及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的《文化大革命》。

格律:声情相和,意韵相辉

谈到诗歌的格律,陶文鹏说,外国诗歌受文字所限,难以做到平仄与对仗;而中国的汉字则非常适合于格律。他举了老杜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及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名联,让大家体会声情高度融合之美。他特别称赞《春江花月夜》的声情之美为唐诗楷模,不愧为“孤篇横绝”。

最后,陶文鹏向听众们推荐了几本相关书籍:《中古诗歌艺术研究》、《唐诗综论》、《唐诗杂论》等。

附:陶文鹏简介

陶文鹏,男,1941年9月出生,广西南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研究员从事唐宋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苏轼诗词艺术论》、《盛唐山水田园诗赏析》、《唐诗与绘画》、《黄庭坚》、《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古诗名句掇英》等。发表论文《宋代山水诗的绘画逸趣》、《李贺诗歌色彩表现的艺术》等。合著有《新编中国文学史》,主编《宋诗精华》等。

关闭